专访东丽技术中心所长(CTO) 阿部晃一执行副社长

东丽凭借独有的开发战略,不断创造出划时代性的尖端材料。
不断向社会提供丰富人们生活的尖端产品,产品开发背后的秘密是什么?
让我们倾听东丽技术中心所长阿部晃一(副社长/首席技术官)来讲述东丽研究和技术开发的DNA。

PROFILE
阿部 晃一
东丽株式会社
副社长
首席技术官

日前在您与诺贝尔化学奖得主野依良治博士的对谈中,您谈到在通过解决方案改变世界的道路上,个人的冒险精神与集体的团队协作是非常重要的。那么在东丽它是被如何付诸实践的?

阿部 – 个人才华与团队精神相结合创造出有益于社会的创新成果,这就是技术中心的重要职责。东丽的研究和技术开发的特点是所有研究和技术开发功能都集中在技术中心。包括经营层在内,“唯有研究和技术开发才能创造明天的东丽”的思想深入人心,为了开发创新材料,我们对个人独创予以奖励,加大对基础研究的投入,并长期坚持不懈地推行措施。这一基本态度就是“追求极限”、“合作融合”、“持之以恒”。

“持之以恒”的典型代表就是从1961年开始研究的碳纤维。这种材料后来为飞机的轻量化和减少油耗,还有“航线”这种社会体系的变革作出了贡献。
现在,技术中心为了改良东丽碳纤维,正在融合医药研究的智慧,发挥综合实力积极开展研究。如果换作别的公司,是将碳纤维和医药划分在不同部门进行研发的,那么这种跨领域融合就很难实现了。而在东丽,就能够以技术中心为主轴,从研究和技术开发到生产充分灵活发挥综合实力,让invention(发明)成为innovation(有益于社会的技术创新)。

请您谈一谈在滋贺新设的“未来创造研究中心”。听说这里不仅是一家研究所,还是一个以开放式创新为主打的新一代技术开发平台。

为了推动响应时代的基础研究,东丽迄今为止已建立了众多研究所。1956年在滋贺创办中央研究所,1962年在镰仓创办基础研究所,2003年同样是在镰仓创办了纳米和生物的融合研究基地——先端融合研究所。其后,为了纪念公司创立90周年,对中央研究所进行重建,设立了未来创造研究中心,并于2019年落成投入使用。在这里,将开展聚焦50年后、100年后的材料研究。在新设的未来创造研究中心,研究人员正在关注创建可持续型未来社会的解决方案,横跨计算机科学、社会科学、人文科学等多个领域,持续开展融汇各种专业知识的基础研究。只有技术创新才能够为地球环境问题以及创新医疗等重大社会性课题提供实质性解决方案。一直以来,东丽在严苛的经济环境下从未放弃过对中长期课题的挑战。我们在2001年曾深陷经营亏损,即便如此经营层仍做出了成立纳米和生物的融合研究基地,即先端融合研究所的决定,在这里诞生了DNA芯片技术和抗体医药等极具前景的研究成果。如果只追求眼前的利益,那么最后事业的根基将彻底枯萎。通过短期课题切实确保收益,同时按照长期视角进行新布局。要实现可持续发展,这二者缺一不可。

您曾经谈到研究人员为了推行变革,需要具备开拓者精神、冒险精神以及大无畏精神,您是如何培养这些精神的?

东丽模式的经营的根本是创造出他人无法模仿的技术,并将其形成实际事业的冒险精神。我希望研究人员和技术人员都能具备如创业公司社长般的决心魄力。我经常这样激发他们,“失去冒险精神的东丽将会衰败”。现在,东丽的成长动力是年轻的研究人员自身的冒险精神和饥饿精神。因此,我非常重视他们的自主性。“先锋派研究”就是典型代表,鼓励研究人员无需向上司报告,就可以利用20%的上班时间来进行任何研究。
这种形式不是说“允许你做”,而是说“希望你做”。根据自己的想法进行研究,这样就会产生积极性。今天,东丽的收益源泉是大型商用化的产品,而很多产品都是以自下而上的方式从这些“先锋派研究”中产生的。从前景不清晰的“模糊前端”创造主题开启研究,东丽在这方面有多种安排和尝试机制。

实现社会性创新是东丽的使命,这一使命对追求技术极限的研究人员在积极性上有没有影响?这样的企业文化是否可以称之为东丽宝贵的无形资产?

可以自豪地称之为无形资产。基础研究当然无法立即实现商用化,但最终会有益于社会。碳纤维也花了50多年的时间才作为飞机和氢罐的材料得以重用。而始于2003年的生物研究,现在终于在泰国启动了示范工厂的运营,使用蔗渣(甘蔗榨汁后的残渣:非食用性生物质)来生产化学品。东丽是基础化学材料和一般材料的制造商,东丽生产的尖端材料被广泛应用于各个产业领域,同时为社会体系的变革作出贡献。这里的关键就是着眼于未来的研究和技术开发的渠道管理,即不断规划好即将问世的产品、下一代推出的产品以及下下一代甚至再下下一代的连续性。我们致力于研究的材料将不断创造新时代的产业以及新时代的社会。今后,我希望带着这种自豪感和使命感,继续与年轻的研究人员、技术人员一起开展工作。这正是“唯有研究和技术开发才能创造明天的东丽”。
“追求极限”、“技术融合”、“持之以恒”是东丽研究和技术开发的DNA,同时还将作为重要的无形资产世世代代传承下去。

Written by The Wall Street Journal Custom Studios, 2020-2021

本内容均系WSJ Custom Studios原创专题的中文翻译版(于2020-2021制作)